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至今无人破解,你知道几个?

2025-10-22 06:40 来源:空喊网 点击: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至今无人破解,你知道几个?

前言

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相互制衡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平衡。

阴谋是逆势而为,是在别人背后搞小动作偷偷下手,还要警惕不能够被他人识破,一旦被别人知道,那么整个计划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而阳谋是顺势而为,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谋略,让敌人就算知道了前面等待自己的是陷阱是圈套,也只能眼睁睁的一步步踏进去。

阴谋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记载中其实都出现过很多次,不过阳谋出现的频率就小很多,更别提高级的阳谋,而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四个非常出名的阳谋,来看看具体分别是哪些阳谋吧。

一、阳谋之一: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汉武帝在刚刚登基上位的时候,各大诸侯实际仍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钱权力量,中央对于他们的管控和束缚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大。

这对于中央而言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潜伏着隐患。

汉武帝也时常苦恼要怎么样才能够不动干戈就能减少中央和各地诸侯之间的矛盾,并且削弱诸侯的实际权力,集权于中央。

后来主父偃提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推恩令

实际上在推恩令实行之前,诸侯各国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原本封位和土地都是嫡长子所有。

但推恩令却要求不仅嫡长子可以继承土地,其他诸侯王的儿子不管是次子还是庶子也都有资格可以获得一部分领土。

推恩令的发布让诸侯王非嫡长子之外的儿子都欢喜之极,虽然不是嫡长子,但自己同样也能够拥有土地。与之前的制度相比,自己的利益无疑是增加了,因此大多都很支持推恩令的实行。

但实际上推恩令会让原本集中的诸侯国越分越小,权力也随着土地逐渐分散出去。分出去的土地也不再被原本的诸侯国所掌控,而是被各郡统一实行管理。

这样中央又能够重新手握大权,不用时刻担心害怕会不会有隐患发生。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这一阳谋高明在不仅顺利瓜分了各诸侯国的权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还获得了各诸侯国儿孙们的支持,心甘情愿的帮助推恩令的实行,不得不说真是高明。

二、阳谋之一:田忌、孙膑围魏救赵

在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出了大将庞涓率领士兵去攻打赵国,赵国的都城邯郸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可能。

自知靠自身力量难以抵挡的赵国给齐国送去了求救信,希望齐国能够伸出援手。齐国经过认真的思量,最后派出了田忌和孙膑两位大将支援赵国。

那既然是支援赵国,按理说应该是带兵直奔赵国都城去才对。

但孙膑却认为,庞涓带领了大量的兵力攻打赵国,那么魏国国内的守备自然比较空虚,趁这个时候去攻打魏国,庞涓势必会带着军队回撤,再在庞涓回魏国的路上布下埋伏,便可将其一网打尽。

如果齐国直接跟魏国正面对上,会展开一场恶战,最后也有可能无法成功救下赵国。采用这样迂回的战术,齐国实际上没有太多兵力的消耗,就达到了救赵的目的,还获得了名声。

而且把魏国都城围起来,魏王自然会飞鸽传书给庞涓,让他带兵速速回来支援。庞涓是回得回,不回也得回,看似给了两个选择,实际上只给他留了一条路走。

庞涓带兵劳民伤财的攻打赵国,眼见胜券在握,最后却只能回撤,搁谁心里都不好受。而且庞涓未必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圈套。

可是不回的话,魏国的都城如果真的被踏平,魏王又会如何处置他,魏国百姓和将士又会怎么想他。

庞涓不敢赌,也赌不起,赌输了那就是千古罪人性命不保。围魏救赵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策略,还考验到了人性。

三、阳谋之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齐景王二桃杀三士

东汉末年,烽火连天战不休,正值时局混乱之时,各地皆有英雄好汉拥兵自重,汉皇室的力量非常的微弱,已经不足以掌控局面。

在各大诸侯中,曹操可以说是其中有名的人物之一。经过六年的时间,曹操也拥有了一块根据地,并且储备了兵力和财力。

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毛玠给曹操献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

其实从历史来看,曹操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计谋的人,而且在曹操把汉献帝请到自己的地盘之前,袁绍和董卓等人其实也有机会这么做,但是在他们来看,熹微的汉献帝已经不值得一提了,也因此错过了这个机会。

在春秋时期有三个大将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他们虽然武力出众,为国家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他们也有着武将的缺点,那就是崇尚武力,觉得文官都是文绉绉肩不能抗手不能挑的,只会动动嘴皮子出些阴谋诡计。

他们三人仗着自己军功在身,平时为人做事都非常嚣张跋扈,齐景公也担心这三个人到最后会功高盖主,影响到自己江山社稷的安稳。

看到这种情况,齐景公身边的谋臣晏子便献上一计。将他们三人招到宫中,对他们说现在有两个桃子给他们三个人分,功劳最多的两个人可以吃上桃子。

公孙接和田开疆率先说出了自己的功劳,然后拿过桃子。落在后面的古治子自然不服气,认为自己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听到古治子的话,剩下两人都羞愧难当,拔剑自杀。而古治子看到并肩作战的兄弟自杀,也十分愧疚遂也拔剑自刎。

结语

实际上阴谋和阳谋最终都是为了达成目标,只不过是中间选择的手段和方式不同。阳谋是可以在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达成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像二桃杀三士就仅仅用两个桃子,就解决了心腹大患。

虽然多少有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思,但也凸现了大多数阳谋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强大的实力。以史为鉴,我们现如今也能够从这四大无解的阳谋学到不少道理和为人处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