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陵川县历史简介
晋城市陵川县历史简介
陵川县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西北与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
今天来唠唠晋城市陵川县那超绝又超复杂的历史。这历史就像一部超长的热血冒险剧,从远古一路嗨到现在!
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陵川这片神奇土地上活跃了,塔水河古人类遗址和西瑶泉遗址就是他们留下的神秘线索。
到了夏商时期,陵川妥妥地属于冀州地盘,就像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弟跟着大哥混。西周初期被晋国“收入囊中”,后来又被陵子寿胡占了去。春秋战国那叫一个乱,陵川一会儿跟韩国混,一会儿投入赵国怀抱,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它就被划到上党郡高都县啦。
西汉到东汉,陵川一直跟着上党郡泫氏县“组队”,东汉末年魏国崛起,它又成了魏国的“成员”。西晋时,先是北汉的,接着被后赵的石勒“拿下”。东晋时改叫泫氏县,归新成立的建兴郡管。北魏时期,建兴郡改名建州,陵川地区被划到平高县,归建州“指挥”。
隋代可是陵川历史的一个大转折点!开皇三年郡被废,建州改名泽州,开皇十六年陵川县正式“出道”,开启了自己独特的历史篇章。唐朝初期把泽州分成盖州、泽州、建州,贞观元年盖州又并入泽州,唐太宗划分全国为10道,陵川就归河东道“罩着”。五代十国时期,陵川在不同政权间“横跳”,一会儿属后梁,一会儿属后晋。
宋朝时,陵川归河东路泽州“带领”。金国崛起占据中原北部,陵川又隶属于河东南路泽州。元朝元世祖中统元年,陵川归新设立的司校司,至元三年,它先归晋城,司校司被废后又从晋城分出来,重回泽州怀抱。明朝时隶属泽州,正德六年,农民起义军“杀”进陵川,那场面肯定超震撼。清朝泽州改称泽州府,陵川就一直跟着泽州府,直到清朝结束。
到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陵川隶属冀宁道,民国二十三年道被废,就直接归山西省管。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陵川先归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来被国民党占领。民国三十二年日军侵占陵川,归上党道管,不过咱抗日民主政权也迅速建立,把陵川西部与西南部划到陵高县,西北部划到长治县,北部与东北部划到壶关县,其他部分还叫陵川县。民国三十四年陵川全境解放,先是归太行第四专区,民国三十七年又归太行第三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陵川一开始隶属山西省第三专区,后来专区名字变来变去,什么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1958年高平、陵川、晋城合并成晋城县,1959年陵川又分出来单干,1985年开始,陵川就一直隶属于晋城市啦 !
步入新时代,陵川县就像一位开了挂的逆袭选手,在发展的赛道上一路狂飙。
经济领域,陵川县不再是传统产业的“小跟班”,而是凭借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玩起了新花样。生态农业搞得风生水起,漫山遍野的特色农产品,像有机蔬菜、高山水果,贴上陵川的标签后,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工业也不甘落后,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那些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为陵川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旅游方面,陵川县堪称一匹黑马。王莽岭景区,那奇峰怪石、云海日出,宛如梦幻仙境,成了无数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游客们在王莽岭拍摄的绝美大片。凤凰欢乐谷的清幽峡谷、潺潺溪流,是都市人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绝佳选择。每到旅游旺季,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大发展,农家乐里飘出的美食香气,民宿里游客们的欢声笑语,都成了陵川旅游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春天。新建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投身陵川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陵川的未来储备了大量人才。
如今的陵川县,交通愈发便利,一条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让这个曾经略显偏远的小城与外界紧密相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公园绿地随处可见,市民们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而在未来,陵川还将继续怀揣梦想,向着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附:陵川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古遗址、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介绍:
一,古遗址
1. 塔水河遗址



:在陵川县城南,有一处承载着远古记忆的神秘之地——塔水河遗址。它坐落于距离县城约45公里的夺火乡塔水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静静隐匿在时光深处,等待着人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987年夏天,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带着探索未知的热情与使命,开启了对塔水河遗址的试掘工作。这一试掘,便持续到了1988年秋天。在这段漫长而充满惊喜的考古历程中,专家们仿佛穿越时空的旅人,在每一寸土地里寻觅着远古的痕迹。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大量珍贵的文物逐渐重见天日。其中,打制石器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粗糙却又充满原始智慧的工具,是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有力证明。它们的形状和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生活日常,如何用这些简单的工具狩猎、采集、制作生活器具。同时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生态环境,众多野生动物与远古人类共同栖息在这片土地上。而最令人震撼的,当属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出土。这一发现,犹如一道光,照亮了陵川历史的黑暗角落,确凿地证明了早在26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陵川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塔水河遗址的存在,让陵川的历史底蕴更加深厚,它不仅是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更是陵川人民追溯祖先、了解自身文化根源的重要窗口 。
2. 白陉古道


:白陉古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作为一条重要的古商道,它是当时经济往来的关键纽带。那时,中原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商人们,牵着驮满货物的马匹,沿着这条古道穿梭前行。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商品,通过白陉古道运往北方;而北方的皮毛、药材等特产,也经此道流入中原,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太行八陉中保存最长最完整的古道。走在这条古道上,脚下是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板路,有的地方坑洼不平,那是无数车马碾压留下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当年商旅络绎不绝的热闹场景。路旁的峭壁上,偶尔还能看到古人留下的石刻、标记,这些珍贵的遗迹,是历史的见证者。
白陉古道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更是文化融合的桥梁。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条古道上相遇,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长期的往来中,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如今,虽然白陉古道已不再承担主要的交通功能,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永恒不朽,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二,古建筑
1.南吉祥寺

:南吉祥寺坐北朝南,拥有二进院落的规整布局。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宋元明清历代都对它进行过重修,每一次修缮都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与审美意趣,使得现存建筑呈现出宋至清代的独特风貌。踏入寺内,宋代建筑的雄浑大气与清代建筑的精致细腻交织融合,给人带来奇妙的视觉感受。
当你站在寺院中,仿佛能看到千年之前,工匠们挥汗如雨,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的场景。寺内的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雕梁画栋,色彩虽已斑驳,却依旧难掩其精美的工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
1996年,南吉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它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它不仅是陵川县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南吉祥寺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参观、研究,他们在这里探寻历史的脉络,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让这座古老的寺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 西溪二仙庙

:在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西约1000米处,隐匿着一座充满古韵的庙宇——西溪二仙庙。它坐北朝南,有着规整的二进院落布局,静静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宛如一位岁月的守望者,守望着历史的兴衰与变迁。
西溪二仙庙的创建年代如同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至今仍是个谜。但当你踏入其中,便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扑面而来。现存的正殿和东西梳妆楼,带着鲜明的金代风格,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古老的时代。金代建筑的简约大气、质朴雄浑,在这些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粗壮的梁枋、硕大的斗拱,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坚固如初,承载着千年前的建筑智慧。
而其他部分建筑则为明清风格,飞檐斗拱、雕花门窗,尽显明清时期建筑的精致与细腻。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相互融合,碰撞出独特的美感,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奇妙。漫步在庙内,每一块砖石、每一处木雕,都像是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或关于信仰,或关于岁月的更迭。
2001年,西溪二仙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它历史文化价值的极高肯定。它不仅是陵川县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这座古老的庙宇中探寻历史的踪迹,感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让西溪二仙庙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流传 。
3. 崇安寺

:在陵川县崇文镇城西社区古陵路1号,崇安寺庄严肃穆地坐落于此,坐北朝南,有着规整的三进院落,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静静书写着岁月的篇章。
崇安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初,那时它名为“丈八佛寺”,凭借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方信众前来朝拜。到了宋太平兴国元年,它被赐名“崇安寺”,自此开启了更为辉煌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明朝和清朝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葺,每一次修缮都是对其文化传承的延续。
走进崇安寺,仿佛踏入了一个古建筑艺术的殿堂。现存的西插花楼别具一格,它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风格,古朴厚重,线条简洁流畅,大跨度的梁架结构展现出元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而寺内的其他建筑,则多为明清风格,飞檐斗拱精巧繁复,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精美绝伦,细腻的工艺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不同时代风格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崇安寺独特的风貌。
寺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那些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精美的雕刻讲述着古老的传说。2006年,崇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它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如今,它不仅是陵川县重要的文化象征,更是无数游客和学者向往的文化圣地,人们在此探寻历史的足迹,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
4.三圣瑞现塔

:在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昭庆院西跨院内,一座古老的砖塔静静矗立,它就是三圣瑞现塔。这方圣土之上,它坐北朝南,作为一座单体建筑,以遗世独立之姿,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时光记忆。
三圣瑞现塔始建于隋朝,那是一个大兴土木、开疆拓土的时代,它在彼时拔地而起,成为一方地标的开端。岁月流转,朝代更迭,到了金朝,它得以重建,历经岁月洗礼,至今风采依旧。
这座塔是我国辽金时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远看,它身姿挺拔,轮廓线条简洁流畅,在蓝天的映衬下,尽显古朴庄重之美。走近细看,密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每一层檐角微微上翘,仿佛振翅欲飞,为整座塔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塔身的青砖历经风雨侵蚀,虽有些斑驳,却更添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块砖都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圣瑞现塔目睹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见证了积善村乃至陵川县的发展变迁。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2006年,三圣瑞现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其极高的肯定。如今,它吸引着众多古建筑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大家怀着敬畏之心,欣赏着这座古老砖塔的独特魅力,探寻辽金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1.烂柯山的传说

:在陵川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烂柯山的传说,它与围棋的起源紧密相连,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故事追溯到殷商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环境波谲云诡。箕子,这位心怀家国的智者,无奈之下选择了隐居,他的脚步停留在陵川棋子山。在棋子山的谋棋岭上,箕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每日,他摆卦占方,仰望苍穹,仔细观测天象,试图从中探寻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也许是灵感乍现,也许是漫长思索后的厚积薄发,在这清幽的山间,箕子创造出了围棋。从此,黑白棋子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上演绎出无数的变化,或攻或守,或进或退,充满了智慧与谋略。而围绕着围棋的诞生,“烂柯山的传说”也应运而生。传说中,一位樵夫上山砍柴,偶遇仙人对弈,他在一旁看得入迷。待一局终了,樵夫才惊觉手中斧柄已腐烂,回到家中,世间早已沧海桑田,仿若千年已过。这一故事为围棋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也让人们对围棋的起源充满遐想。
“烂柯山的传说”不仅承载着古人对围棋起源的美好想象,更体现了陵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历经岁月流转,在民间口口相传,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今,当人们在棋盘上对弈时,或许还会想起这个古老的传说,想起箕子在棋子山的那段时光,感受着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的独特韵味 。
2. 陵川布贴画


:在陵川县,有一种艺术形式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它就是陵川布贴画。作为陵川县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陵川布贴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更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陵川布贴画的工艺独具匠心,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巧思。它以布料为“颜料”,剪刀作“画笔”,将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巧妙剪裁、拼接。制作者们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把一块块零碎的布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每一处拼接、每一道针脚都饱含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这些细腻的工艺让布贴画充满了手工的温度。
其题材丰富多样,犹如一部生动的民俗百科全书。从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农耕劳作、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都能在布贴画中找到。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陵川的民俗文化,更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风貌,让人们得以透过一幅幅布贴画,窥探到陵川的过去与现在。比如一幅描绘丰收场景的布贴画,金黄的谷穗、忙碌的农人、喜悦的笑容,生动地展现出陵川人民辛勤劳作后的收获与满足。
陵川布贴画承载着陵川的历史记忆,是当地人民情感的寄托。在现代社会,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这门技艺,让陵川布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讲述着陵川的故事 。
3. 陵川剪纸

:在陵川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陵川剪纸作为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历经岁月洗礼,绽放出独有的光彩,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陵川人民世世代代的智慧与情感,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符号。
陵川剪纸的艺术风格极为独特,在众多剪纸流派中独树一帜。其题材丰富多元,仿佛一扇通向陵川生活百态的窗口。艺术家们用手中的剪刀,将人物的神韵、动物的灵动、花卉的娇艳、风景的秀丽一一呈现。无论是神话传说里的英雄人物,还是田间地头活蹦乱跳的家畜,亦或是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以及巍峨壮丽的山川河流,都能在剪纸作品中找到鲜活的模样。
造型上,陵川剪纸简洁明快,不做过多繁杂的修饰,却能精准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寥寥数剪,神韵尽显。线条流畅自如,如潺潺流水,蜿蜒曲折间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创作者们凭借精湛技艺,让每一条线条都充满韵律,使整个作品富有节奏感与生命力。
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陵川剪纸最动人的底色。它扎根于陵川的土地,汲取着民间生活的养分,展现出当地人民质朴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逢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陵川剪纸便活跃起来,贴在窗户、门上,为生活增添喜庆氛围,传递着吉祥祝福。
如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陵川剪纸依旧坚守着自己的文化阵地。当地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新人,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
-
- 璩(qú)姓的来源和渊源历史 与蘧姓同源姓启佩玉望出黎阳
-
2025-10-21 09:23:05
-
- 历史书籍推荐——中国史(九)(清朝)
-
2025-10-21 09:21:00
-
- 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吴忠:12岁参加红军,58岁高龄挎步枪作战
-
2025-10-21 09:18:54
-
- 河北省邢台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
2025-10-21 09:16:48
-
- 【FGO历史】任性而浪漫的暴君——尼禄·克劳狄乌斯,英灵历史故事
-
2025-10-21 09:14:42
-
- 撒旦手下的七大恶魔揭秘排名(具体有哪些人物)
-
2025-10-19 21:03:07
-
- 曹魏第一猛将单挑张飞是什么结果?
-
2025-10-19 21:01:01
-
- 卫国人才辈出,为什么就是强大不起来?
-
2025-10-19 20:58:56
-
- 清代培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花多少钱?
-
2025-10-19 20:56:50
-
- 从光绪皇帝偷馒头到溥仪抢贡品 清朝皇子为何连温饱都是问题
-
2025-10-19 20:54:45
-
- 为什么张飞敢直接挑衅吕布,而关羽不敢呢?
-
2025-10-19 20:52:39
-
- “青州兵”是怎么来的?为何对曹操如此忠诚?
-
2025-10-19 20:50:33
-
- 东晋王朝灭亡时司马家族都是什么下场?
-
2025-10-19 20:48:28
-
- 历史上的今天:跌落神坛的昭和天皇
-
2025-10-19 20:46:21
-
- 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性格特点及事例)
-
2025-10-19 20:44:16
-
- 古代状元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 皇帝的女婿不好做吗
-
2025-10-18 23:21:39
-
- 雍正登基即位后,为什么不愿意释放之前被关押起来的皇子?
-
2025-10-18 23:19:33
-
- 西汉作为大一统王朝 西汉诸侯王国为何还维持近五十年
-
2025-10-18 23:17:26
-
- 晋惠帝身为白痴都能做皇帝 古人为什么选嫡长子也不立贤明
-
2025-10-18 23:15:20
-
- 项羽和虞姬不是真爱吗 项羽和虞姬为什么没有孩子
-
2025-10-18 23:13:13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是同一家族吗
李叔同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