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回味历史 || 历下亭的前世今生

2025-10-30 08:59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回味历史 || 历下亭的前世今生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几乎成为宣传标语的诗句,出现在济南城的大街小巷。到济南必看大明湖,至明湖必登历下亭。大明湖水的碧波中,身负盛名的古亭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唐天宝四年的夏天,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探亲,与当时的北海太守李邕结交,登历下亭共享盛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中国历史上的诗仙、诗圣——李白、杜甫同在济南,这个有趣的巧合似乎也预示了在之后的岁月里会有更多的名篇佳句留在济南城。

杜甫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不朽诗句,此后历下亭被赋予了风雅的文化意义,谈笑鸿儒,对湖赋诗的佳话也流传至今。

历下亭最早被记录在册是北魏年间,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录有“客亭”一景,这便是历下亭的前身。当时的古亭在五龙潭附近,为古代迎来送往的普遍场所,还没有像如今这样强烈的文化感。

天宝元年,济州改为临淄郡,历下亭改称临淄亭。北宋年间曾巩到任济南,重修废弃的历下亭。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买下大明湖中心的小岛,建厦修亭,才有了今天历下亭的雏形。

清乾隆游济南,不仅留下浪漫故事,还亲笔题写“大明湖诗碑”以赞赏济南美景。而现在亭上匾额“历下亭”三个大字也使用了乾隆的笔迹。

此外,岛上年逾160岁的古柳、包罗了众多名人著作的名士轩都是今日历下亭景区的著名景点。清代作家蒲松龄见证了新历下亭的落成,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长赋《古历亭赋》。

文中词句详尽地记录下当年大明湖的风貌,“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步入夏日的济南城,早已花红柳绿。汇集了诸多名士墨宝的历下亭,在大明湖水的浸润下,与粉色的荷花相映成趣。登亭怀古,赏湖光山色。这个夏天,再好好欣赏一遍历下亭吧。

文/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