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有人去第八次,他的成就不比郑和低

2025-10-11 23:09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有人去第八次,他的成就不比郑和低

谈及“下西洋”话题,相信十有八九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

完成这份夙愿的,正是郑和的副使——王景弘。王景弘,福建漳平人。事实上,郑和、王景弘两人都是舰队的领袖,由于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加上精通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以才被选为正使,王景弘是副使。

郑和是一名英雄,而王景弘也丝毫不逊于他,王景弘的历史文献不比郑和低多少。只是,郑和一直是领导,他的光芒太耀眼,王景弘在他的衬托下显得如此黯淡。

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时王景弘就已经是副使,并且在此后的岁月中,王景弘先后参加过五次郑和下西洋活动(也有说王景弘参加了7次)。

1430年,王景弘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当时,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正使,换言之,第六次下西洋王景弘已经与郑和平起平坐了。

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病逝于印度古里。同年7月底,王景弘率队安全返航,也可以看到王景弘能力不俗。

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主持船队出使南洋,即第八次下西洋。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梁启超认为,“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实,这一评价不太准确,因为在郑和去世的第二年,王景弘再度下西洋,这是明朝官方第八次下西洋,并且,声势、规模不比郑和小。换言之,郑和七次下西洋,并非中国航海史的绝唱,因为还有明朝组织的第八次下西洋。

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仍负责南京水军的操练。然而在此之后,1436年明朝政策转变,大臣阻止下西洋,明英宗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从此再无官方大规模下西洋。

关于为何不再下西洋,有人认为这是短视,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因为下西洋贸易获益的是他国,明朝国库本身不获益,大臣也不获益,所以果断止损。

晚年的王景弘,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等书。后来成为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王景弘从闽西山村走出去,在八下西洋的艰苦历程中立下的丰功,如今为英雄正名,他是海上“丝绸之路”一颗光耀五洲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