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生活 > 正文

​唐鸿胪井刻石图片 唐鸿胪井刻石碑文断句新说商榷

2025-11-08 17:06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唐鸿胪井刻石图片 唐鸿胪井刻石碑文断句新说商榷

唐鸿胪井刻石图片是一块传世的古文物,刻有唐朝鸿胪寺司的官方文献以及若干诗文和题记。该石刻呈方形,高43.5厘米,宽43.1厘米,底部边长39.2厘米。其主要内容为唐朝时期鸿胪寺司对于民间事务的官方记录,其文体朴实无华,生动地呈现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历时性。该石刻不仅文史价值极高,而且其刻字精细,体现了唐代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唐鸿胪井刻石图片  唐鸿胪井刻石碑文断句新说商榷-第1张图片-

一、汉朝十二大功臣?

优质答案1:

12 袁绍

袁绍出生名门,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汝南袁氏权勤天下,而且袁绍个人也很有能力,于是很快就从众才俊中脱颖而出,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

后来任反董联盟盟主,联盟解散后,袁绍在谋士帮助下,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冀州,而后打败公孙瓒等强敌,地盘扩大至青州、幽州、并州,统一了河北,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当时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也惧怕兵多将广的袁绍。

于是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以缓和矛盾;袁绍也就是汉朝最后一任大将军了,结局当然不太好,儿子死光了,地盘也全归了曹操。

TOP、11 何进

何进是汉灵帝时期的外戚,因为他的妹妹当了皇后,后来何进官至大将军,总镇京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了马元义的密谋,被封为慎侯。但是何进此人优柔寡断,鲁莽毫无城府,几次欲除掉宦官集团,却几次都中途罢手。

最终宦官集团被他逼得团结起来,歃血为盟,誓为铲除何进;后来以皇帝口诏命何进入宫面圣,却在何进入宫以后,一群太监蜂拥而上,除掉了何进;他的妹妹在董卓来了之后,也被毒杀了。

TOP、10 窦武

窦武本是东汉著名的学者,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后来因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于是以郎中迁越骑校尉,并凭借外戚身份一路高升,直至城门校尉;期间窦武辟召名士,所得两宫赏赐,也都捐助给太学生,得到士大夫的拥护。

后来汉灵帝即位后,窦武凭借拥立之功,升为大将军,辅佐朝政;而且窦武还和太傅陈蕃关系极好,两人都非常痛恨阉党,于是一起密谋准备除掉阉党势力,但因不听陈蕃建议,致使谋划泄露, 结果兵败自杀,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家属被流放遥远的日南郡。窦太后也被软禁于云台。

TOP、9 梁冀

梁冀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因为他的妹妹嫁给汉顺帝成了皇后,梁冀也就一路高升成为河南尹,但是梁冀此人残暴不仁,在任期间肆意妄为,搞得京畿地区民不聊生。

在梁商死后,梁冀升为大将军;汉顺帝死后先后立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其中还毒死了汉质帝;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氏一门前后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而梁家的权势,让长大了的汉桓帝忌惮不己,敢毒杀皇帝,难道不敢篡位自立?后来汉桓帝大力扶持宦官,并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将其灭族。查抄梁家财富后所获之丰,绝对是当时的世界首富,而且因为梁党的倒台,朝廷几乎没有几个人了。

TOP、8 梁商

梁商是九江太守梁统曾孙,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黄门侍郎。后来梁商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贵人,因此梁家更是显贵,最终升为大将军,而且还是汉顺帝强迫他当的。

梁商和儿子梁冀性格和做事截然不同,《后汉书》称“顺帝之世,梁商称为贤辅”,但因其掌权时,梁氏一族遍布朝中,从而为其子梁冀的专权铺平了道路。梁商死后,朝廷赐予他谥号为“忠”。

TOP、7 耿宝

耿宝是牟平侯耿舒之孙,耿宝有个妹妹耿姬是清河孝王刘庆的老婆,耿姬和刘庆生了个儿子刘祐;后来刘祐被邓太后立为皇帝,即汉安帝;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因为耿宝是亲舅舅的缘故,于是升其为大鸿胪。

但是耿宝身为国戚,却阿附宦官,结党营私,与中常侍李闰、樊丰、安帝乳母王圣等人相勾结,弄权乱政。后来耿宝升为大将军后更是无法无天,污蔑忠臣良将等;在汉安帝死后,他的老婆阎氏成为太后,一代新人换旧人,新的国戚要上位,老的国戚当然要走了,后来耿宝被贬为则亭侯,令出京去封地。耿宝于途中自杀身亡。

TOP、6 邓骘

邓骘是太傅邓禹之孙、护羌校尉邓训之子,和熹皇后邓绥之兄;最初被大将军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宫为贵人,任郎中。后来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升任虎贲中郎将。汉殇帝即位后,邓绥临朝听政,邓骘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殇帝驾崩后,邓骘与邓绥册立安帝。

后来邓骘就被升为了大将军,他曾倡节俭,并辟召杨震等名士。但是在邓太后去世后,由于宫中缺乏力量,邓骘被宦官李闰等诬陷,改封罗侯,回到封国后绝食自杀。

TOP、5 窦宪

窦宪是大司空窦融曾孙,后来因为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窦家开始显赫起来,“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但是窦宪却小肚鸡肠的刺杀了他妹妹的宠臣刘畅,并嫁祸蔡伦;但还是被窦太后发现了,于是就把宪囚于宫内。窦宪恐惧,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死。

当时依附汉朝的南匈奴正好在请求出兵北伐,于是窦宪被升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手,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一路如秋风扫叶般,一直打到了达和渠北醍海,回来的时候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此功堪比卫、霍,于是朝廷拜窦宪为大将军,位高三公。

而窦宪似乎也发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似乎很不错,渐渐喜欢上了军旅生活,于是窦宪后来又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但是这窦宪千不该万不该,竟然想着阴谋篡位,后来被汉和帝知道了,于是与中常侍郑众计划铲除窦宪。在计划周详后,汉和帝命令逮捕其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后将窦宪赐死。

TOP、4 王凤

王凤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在外甥刘骜登基后,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王凤总共有四个兄弟,分别位居要津,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王凤曾提拔侄儿王莽,封为新都侯。

王凤生病时,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带,王凤大受感动,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而王家的这些人脉和力量,也是王莽能够篡位成功的基础,但是随着王莽所建立的“新”朝被瓦解,王家也从历史中烟消云散。

TOP、3 霍光

霍光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但是在霍光去世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但是汉宣帝恩怨分明,仍然以霍光之功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但因其死后家族谋反被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TOP、2 卫青

卫青和汉武帝之间的关系有点复杂,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为皇后,但是汉武帝的姐姐也嫁给了卫青做老婆;卫青的出现是汉武帝最为幸运的一件事,当时汉朝兵精粮足,但是缺乏统军大将,李广等人皆不足以统帅数十万大军北伐。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官拜大司马大将军。

自卫青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卫家最顶峰的时期,卫氏支属五侯,贵震天下。卫青之后,其五人为侯者,卫伉、卫不疑、卫登,霍去病及霍嬗。但是后来因“巫蛊之祸”被连根铲除,仅剩平阳公主下的一脉了……

TOP、1 韩信

在汉朝诸多大将军里,唯有韩信和袁绍不是外戚关系成为大将军的,但是袁绍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而且袁绍那个大将军多少有点名不副实;但是韩信这个大将军,却是刘邦亲自封的,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而刘邦也正是靠着韩信带领,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

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结局不用多说了,先是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唉,纵观汉朝大将军一职,没有一个好结局的,如果王莽篡夺皇位后能将“新”朝维持下去的话,应该算是唯一幸免的吧。

优质答案2:

1.酂文终侯萧何。

2、平阳懿侯 曹参。

3、宣平武侯张敖。

4、绛武侯周勃。

5、舞阳武侯 樊哙。

6、曲周景侯郦商。

7、鲁母侯疵。

8、汝阴文侯夏侯婴。

9、颍阴懿侯灌婴。

10、阳陵景侯傅宽。11、信武肃侯靳歙。

12、安国武侯 王陵。

二、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社尔是否为同一人?

不是同一人.阿史那社尔:突厥酋长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忠心耿耿为李世民守宫门。后来李世民驾崩,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阿史那社尔请求为李世民殉葬,侍卫陵寝。活人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蛮风俗,阿史那社尔要以这种方式表明对唐太宗的忠心。还好即位的唐高宗否决了阿史那社尔的提议。阿史那思摩: 突厥人,李世民赐姓李,太宗征战朝鲜,阿史那思摩受箭伤,太宗亲吮疮,一时将士皆感愤。阿史那社尔(?—655年),又作阿史那社尔氽,突厥人,阿史那氏,唐朝名将,与契苾何力、执失思力一起,是唐初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军事将领。阿史那社尔原为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于本部,因此拜拓设(部落首领),在漠北建起牙旗(用象牙装饰的大旗,作为大将或首领的标帜),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阿史那社尔宽松的政策休兵养民,为居官十年未征赋税。诸首领却以此鄙视他不会借机自富,阿史那社尔说:“部落既丰,于我便足 。”(《旧唐书·阿史那社尔列传》)诸首领闻此言,大为惭服,对其畏而爱之。后颉利可汗四次用兵,阿史那社尔前去劝阻,但颉利可汗未纳。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八月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即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20万,大举攻唐。此时铁勒、回纥、薛延陀等部落乘漠北空虚,皆反叛突厥,并在马猎山击败了前去镇压的欲谷设。阿史那社尔出兵相助,也被延陀打败。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破城子),发展势力,以图自立。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发兵灭掉东突厥。此时西突厥内部也是混战不休,咄陆可汗兄弟相互争位。阿史那社尔乘机前去诈降,然后引兵突然攻打西突厥,攻占近一半国土,有十余万人,自称都布可汗。阿史那社尔势力强大后,仍不忘薛延陀反叛之事,于是对各部落说:“首为背叛破我国者,延陀之罪也。今我据有西方,大得兵马,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若天令不捷,死亦无恨 。”各部落酋长都劝阻说:“今新得西方,须留镇压。若即弃去,远击延陀,只恐叶护子孙必来复国。”(《旧唐书·阿史那社尔列传》)但阿史那社尔一心要复仇,未从此言,亲率五万余骑攻薛延陀于碛北,交战百余日。时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立,阿史那社尔的部下苦于长战不休,便纷纷逃回西突厥,薛延陀纵兵攻击,阿史那社尔战败,败走高昌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手下仅剩万余人。阿史那社尔畏西突厥逼迫,不敢在高昌久居,于是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率众东行,归附大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阿史那社尔到达长安,被授左骑卫大将军。其部落被安置于灵州之北,阿史那社尔被留在长安。不久,阿史那社尔娶皇妹南阳长公主,屯兵于皇家苑囿之中。时高昌王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贞观十四年(640年),阿史那社尔授行军总管,随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击灭高昌国。战后,侯君集私自取走许多珍宝,唐军随即上行下效,唯阿史那社尔以未奉诏为由,秋毫不敢取,回京后,唐太宗盛赞其廉慎赐予高昌宝刀及杂彩千段,并令检校北门左屯营,封为毕国公。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太宗以高丽盖苏文杀主害民,亲率六军前往征伐。阿史那社尔奉命出征。行至驻骅时,与高丽军交锋,阿史那社尔虽屡中流矢,仍拨箭继进,所部士兵见后,奋勇作战,终大获全胜。回京后,兼授鸿胪卿。此时薛延陀多弥可汗却乘唐太宗率大军亲征高丽之机,数次发兵入寇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见击灭薛延陀时机已到,于六月十五日命阿史那社尔与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共为瀚海安抚大使,与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薛万彻、张俭等各率本部兵马,分兵几路,齐头并进,进攻薛延陀。薛延陀大败,唐太宗派李绩和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去安抚。李绩识破伊特勿失的诈降之计,率军大败薛延陀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11部酋长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唐灭掉薛延陀,使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为打通西域商路,决定发兵攻灭龟兹(今新疆库车)。于二十六日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率领唐军,并发铁勒13州、突厥、吐蕃、吐谷浑等10余万(一说10万)骑,向西进攻龟兹。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九月,阿史那社尔率军首先击败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消除进军龟兹的侧后威胁。十月,阿史那社尔自焉耆以西,分兵5道,出其不意地向龟兹北境进兵。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将其捕获斩首,另立其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龟兹大为震动,守将多弃城逃走。唐军进至离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北)300里的碛口(似为今新疆轮台地区),阿史那社尔命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骑(一说千骑)为前锋,右骁卫将军曹继叔率部继后,行至多褐城(似为今新疆轮台西),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丞相那利、大将羯猎颠聚众5万抗拒。刚接战,韩威即引兵佯退,龟兹以全部兵力追击,行30里后,韩威与曹继叔两军会合,乘龟兹军惧而将退之机,进行反击,大败龟兹军。继而乘胜追击80里,诃黎布失毕率余部退保都城。十二月,阿史那社尔率军进逼龟兹都城,诃黎布失毕轻骑西逃,遂克其城。随后,阿史那社尔以郭孝恪、曹继叔、韩威各部留守该城,自率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等精骑追击诃黎布失毕,行军600里,诃黎布失毕慌忙退保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阿史那社尔挥军攻城40天,至闰十二月初一,攻克该城。诃黎布失毕、羯猎颠被俘,那利只身逃走,后为龟兹人抓获,送至唐军。此战,唐军先后攻破龟兹大城5座,又派左卫郎将权祗甫等到各城晓以祸福,使各城相继请降,计得小城700余个,俘获男女数万人。阿史那社尔向龟兹人宣示唐朝伐罪之意,另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龟兹人大喜。唐军攻灭龟兹,使西域大为震动,西突厥、于阗、安国等争送驼马和军粮。阿史那社尔刻石纪功而还。至此,唐朝势力深入到西域的纵深地区,控制了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郭孝恪在军中,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赠阿史那社尔,但阿史那社尔不受。太宗闻后叹息道:“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新唐书·阿史那社尔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出于对恩主的感谢和深厚的情谊,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唐高宗李治派人向他说明太宗的遗嘱,不许殉葬。后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加位镇军大将军。永徽四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谥曰元。点评:阿史那社尔出身突厥贵族,原与唐敌对,归降唐朝以后,忠心不二,临阵奋勇,屡建功勋。他入朝为驸马,出则为战将,不避艰险,征战四方,尤其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身上,既体现了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功勋卓著,从不自傲。史臣曰:“历代武臣,壮勇出众者有诸,节行励俗者鲜矣。社尔廉慎知足。”(《旧唐书·阿史那社尔列传》)